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政治家,他的思想和言论对中国及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以下是一些孔子的长句格言:
1. 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 这句话是孔子的一句名言,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。它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,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去伤害别人,这也是一种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。
2. 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对于人际交往的看法。他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,而且应该坚持不懈;同时,他也认为与人交往应该真诚、友善,不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生气。
3. 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知识和兴趣的看法。他认为,仅仅知道一件事情并不如真正喜欢它,而真正喜欢它也不如以它为乐。这句话鼓励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,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生活。
4. 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和人际交往的态度。他认为,在与人交往中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,我们应该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,对于他们的缺点则要进行反思和改正。
5. 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。他认为,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和谐,但同时也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;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谐,但缺乏真正的思想和见解。这句话鼓励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,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。
以上是一些孔子的长句格言,它们涵盖了孔子的思想、道德、学习、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,对于我们的人生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。
故事是这样的:
孔子的学生曾参有个儿子,有一天,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,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。曾参的妻子就哄儿子说:“你乖乖在家等娘,娘回来给你杀猪吃。”孩子信以为真,于是就不再哭闹了。
曾参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,看见曾参正在捉猪准备杀了它,就上前阻止说:“我只不过是哄哄孩子,让他安心待在家里,你怎么就真的把猪杀了呢?”曾参说:“孩子是不能欺骗的。孩子年纪小,什么都不懂,只会学父母的样子。今天你说话不算数,欺骗了孩子,实际上就是教孩子说谎话、不守信用。这样,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不诚实、不守信的人。将来他要是有了朋友,也不会得到朋友的信任。母亲欺骗了孩子,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的话,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。”
于是,曾参就真的杀了猪,让孩子吃了猪肉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诚信是做人的根本,言而有信、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同时,这个故事也强调了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,言行一致,这样才能真正地教育孩子。
孔子的楷木像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。楷木像是祭祀孔子的标志之一,也是文化遗产之一。相传,楷木是孔子教学时所使用的木板,孔庙里的楷木像以此命名,意在表彰孔子的教育智慧。这尊楷木像高1.83米,重5吨,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孔子楷木像,呈坐姿,神态庄重,让人肃然起敬。这尊楷木像不仅是孔子教育思想的象征,也是曲阜文化的代表,所以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前来瞻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