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加酉不能组成字,正确的应该是:米加西读“粞”字。
拼音:xī
注音:ㄒㄧ
部首: 米
笔画: 12画
笔顺读写: 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撇、竖折/竖弯、横
结构 :左右结构
繁简: 粞
五行: 金
五笔码: OSG
四角号码: 91964
仓颉码: FDMCW
异体字: 25ECF,
笔顺编号: 431234125351
部外笔画: 6画
字义解释
粞
xī
【名】
碎米〖crushedrices〗
碓下糠粞幸不乏,何妨相倚过余生。——陆游《老鸡》
[方言]∶糙米碾轧时脱掉的皮可做饲料
粞字的意思是谷类加工成的细条状物,通常是用来形容面粉、稻米等粮食的细碎程度,也可以指代粮食。粞字在古代是一种米粒的意思,也指加工后的一种形态,类似于现代的面粉。在汉字中,粞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词汇,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一些古诗词中会出现。此外,粞字也有一些方言中的用法,比如在一些地区被用来形容细碎的煤炭粉末。
总之,粞字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词汇,可以用来形容粮食的细碎程度或者指代粮食,同时也有一些方言用法。
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前,黍是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,但是在这之后,粟则取代了黍的地位,成为当时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。
至秦汉时期,粟是种植最多的谷物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粟作发展达到兴盛,粟也相应成为“五谷”之首。
唐宋时期也在我国南方提倡种粟。直到宋末,随着稻、小麦的逐渐发展,粟才退居二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