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鹦鹉学舌是指一个人机械地重复别人说过的话,没有思考和理解。
2 这个词源自鹦鹉这种能够模仿人类语言的鸟类,而人类学习语言的方式也往往是重复模仿。3 鹦鹉学舌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贬义的,因为它表达的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力
形容重复别人话的成语是“鹦鹉学舌”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传说,鹦鹉是一种善于模仿人类语言的鸟类,能够重复人们的话语。因此,当人们用“鹦学舌”来形容某人时,意味着这个人像鹦鹉一样重复别人的话,没有自己的主见或判断。
这个成语之所以适用于描述重复别人话的情况,是因为它准确地描绘了鹦鹉模仿人类语言的特点,并将这一特点比喻为人们在交流中缺乏独立思考或创造力,只是机械地重复他人的言论。
鹦鹉学舌的最佳下联是:“燕雀兴居”。 “鹦鹉学舌”原典出自《论语·阳货》,比喻善于模仿、随声附和。鹦鹉是一种能模仿人说话的鸟,因此常用“鹦鹉学舌”来形容这种现象。 “燕雀兴居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燕燕》,燕雀是一种常见的鸟类,经常在房檐下筑巢。燕雀的巢穴叫“雀巢”,雀巢通常是用草茎、泥巴等材料筑成的,非常简单。 “鹦鹉学舌”和“燕雀兴居”这两个典故都与鸟类有关,而且都具有讽刺意味。“鹦鹉学舌”讽刺那些只会模仿别人,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。“燕雀兴居”讽刺那些只会筑巢,没有其他本事的人。 这两个典故的下联,不仅对仗工整,而且含义深刻,因此非常合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