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七言绝句》是王守仁作的七言绝句诗的文集,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。
王守仁(1472-1528),字伯安,初名云,更名为守仁。曾建舍于故乡阳明洞中,世称“王阳明”,浙江余姚人。专心儒学,“格物致知”当自求诸心,不求诸事物,其学识影响巨大,自成“姚江派”,流行日本,工书法,善诗文,流传作品有《七言绝句》、《七言律诗》等。
1. "知行合一":王守仁认为知识和实践是相互关联的,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,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内涵。
2. "心即理也":王守仁主张内心即真理,强调通过内心的修炼来达到对真理的领悟。
3. "格物致知":王守仁主张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本质来获得知识。
4. "良知良能":王守仁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良知良能,可以通过自我修炼来发掘内在的潜能。
5. "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":王守仁认为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,只有将两者结合,才能真正掌握知识。
6. "诚意正心":王守仁强调要诚恳、正直地面对自己的内心,才能达到真正的内心平静。
7. "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":王守仁认为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比单纯地了解知识更为重要。
8. "动心忍性":王守仁主张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坚定信念,锻炼自己的意志力。
9. "学问之至,知行合一":王守仁认为学问的最高境界是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。
年少有为
十二岁时,王守仁正式就读书塾。十三岁,母亲郑氏去世,幼年失恃,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。但他志存高远,心思不同常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