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表示做人要有骨气,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,哪怕是让自己饿死。
2.在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,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,在人的尊严和卑躬屈膝之间,前者高于、重于后者。
在二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,宁可舍弃后者,牺牲后者,不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,衣冠禽兽。
3.《不食嗟来之食》,选自《礼记.檀弓》。
第六十七回: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
曹操率兵攻打汉中张鲁,操派兵抄追杀曹兵的杨昂、杨任之后,胜得阳平关,又得南郑。
操计收张鲁大将庞德又得东川。
杨松收受曹操贿赂,献城投降,张鲁也降了曹操,杨松因卖主求荣被操杀。
西川人闻操至,皆惧。
为了维持孙刘联盟,刘备将荆州的长沙、江夏、桂阳三郡还给孙权,请孙权趁曹操在汉中之际兵进合淝。
诸葛亮许诺,等刘备夺下汉中后,将荆州之地全部奉还东吴。
合淝守将张辽、李典、乐进三人齐心协力,在逍遥津大破孙权进攻的队伍,自此张辽威震东吴。
赏析如下:西汉的贾谊,因指责时政,受到权臣的谗毁,贬官长沙。
李白也因永王李?事件受到牵连,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。
诗人引贾谊为同调。
一为迁客去长沙,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,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,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。
政治上的打击,并未使诗人忘怀国事。
在流放途中不禁西望长安,有对往事的回忆,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。
长安万里迢迢,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,充满了隔膜。
望而不见,诗人感到惆怅。
听到黄鹤楼上吹奏《梅花落》的笛声,感到格外凄凉,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。
诗写听笛之感,是先有情而后闻笛。
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,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。
后半部分点出闻笛,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,借景抒情,使前后情景相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