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“序”。
"游蕲水清泉寺。寺临兰溪,溪水西流"是这首词的序,也叫题记。它交代了作者写这首《浣溪沙》地点,目的一是记录创作经过,二是要让读者能够快速进入主题。
答案是;
苏轼描写带月的诗有:
01.清夜无尘,月色如银。
——《行香子·述怀》
02.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
——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
03.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
——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04.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——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苏轼确实有描写雁荡山的诗句,这些诗句出自他的《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》。这两首诗是苏轼对周邠所赠《雁荡山图》的题画诗,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友情的热爱与怀念。
第一首诗中,苏轼通过描绘雁荡山的景色,表现了他对这幅画中展现的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。他提到了“指点先凭采药翁,丹青化出大槐宫”,描述了在采药翁的指引下,通过画中的丹青,仿佛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。此外,他还提到了“眼明小阁浮烟翠,齿冷新诗嚼雪风”,描绘了画中烟雾缭绕、翠色欲滴的小阁,以及清新脱俗的诗句。
第二首诗则更多地体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思念。他回忆起与周邠在西湖边的三年时光,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时光。诗中提到了“西湖三载与君同,马入尘埃雁入笼”,表达了他们对彼此友谊的珍视。此外,苏轼还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,提到“所恨蜀山君未见,他年携手醉郫筒”,展现了他对未来可能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的憧憬。
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雁荡山的自然美景,也体现了苏轼对友情和自然的深深眷恋。通过这些诗句,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他对生活的热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