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眺望”的意思是从高处往远处看。它通常用来描述人们站在较高的位置,如山顶、高楼或其他高处,远望周围的景色、目标或远方的景象。
例如:“他站在山顶上眺望远方的城市。” 或者 “我们在码头上眺望着大海。”
这样的表达方式强调了观察者从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观察,以便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视野。
“眺”是一个动词,指的是远望或眺望的动作。在中文里,动词是表达动作、行为或状态的词类,而“眺”正是描绘了人们站在高处或远处,向远方望去的行为。这种动作往往带有一种期待、向往或思考的情感色彩。
例如,在描述一个站在山顶远眺的人时,可以说他眺望着远方,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。因此,“眺”作为动词,不仅表达了具体的行为,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。
以下是一首眺望远山水思已故妻子的诗词,是苏轼的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: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。词中通过描绘孤坟、凄凉、尘满面、鬓如霜等景象,表现了生死离别的痛苦和时间的无情。而夜来幽梦忽还乡的情节,更是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。整首词情感真挚,语言优美,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悼亡词中的经典之作。
除了苏轼的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,还有很多其他诗人也写过类似的眺望远山水思已故妻子的诗词。比如元稹的《遣悲怀三首·其二》中写到“唯将终夜长开眼,报答平生未展眉”,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;纳兰性德的《蝶恋花·辛苦最怜天上月》中则写到“若似月轮终皎洁,不辞冰雪为卿热”,以月轮为喻,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念。
这些诗词都表达了诗人们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,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,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,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