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属矿山井下测量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,它涉及到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及技巧:
一、测量方法
平面控制测量:主要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沿巷道布设,随着巷道的施工,测量导线不断推进,最终形成全矿井的测量控制网。这种控制网能够实现对井下平面测量的控制,包括巷道或硐室的中线、腰线等。此外,井下高程控制测量也是关键的一环,通常使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确定高程点。
巷道规格与掘进量确定:在井下巷道地形图绘制完毕后,技术人员会采用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巷道定位,确定巷道的规格、掘进方式以及掘进量。这一过程需要确保全站仪的稳定,以控制巷道的水平方向。
巷道腰线测量:在矿山井下测量中,测量人员会对斜坡道的中腰线进行测量,确保该线与巷道底板之间保持适当的差值,以保证矿山井下巷道的稳定性。
二、测量技巧
准备工作:在进行测量前,应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检查核对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。同时,要对测量人员进行任务分配,准备好相关的仪器设备,确保每个测量人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。
高程点设置:在井下的高程点,可以设置一些固定设备以延长使用时间。自井底车场的高程基点起,每隔一定距离(如300m~500m)应设置一组高程点,但每组的高程点数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(如不多于3个)。同时,应对高程点进行统一标号,并在点的周围做好明显的标记。
使用特殊测量仪器和方法:由于井下工作条件艰苦,光线暗、空间狭窄,因此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测量仪器设备和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,如光电测距导线、全站仪导线等。
三、注意事项
精度要求:由于井下导线测量受到边长相对较短和定向误差的影响,误差可能会逐渐增大。因此,应结合矿产开采中对于导线最远点的精度要求,制定相应的井下测量规范。
数据处理:在获取测量数据后,应利用平差处理技术处理数据,取得矿井中各点位坐标,从而绘制相应的井下地形图。
综上所述,金属矿山井下测量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,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同时,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新的测量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,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,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。
金属矫正、陶瓷矫正和隐形矫正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:
1. 美观度:金属矫正通常使用金属托槽,其颜色和质地相对明显,对美观有一定影响。陶瓷矫正虽然也使用托槽,但其材料与牙齿颜色相近,相对更为隐蔽。隐形矫正则采用透明牙套,几乎完全隐形,对社交影响最小。
2. 舒适度:金属矫正和陶瓷矫正在加力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。相比之下,隐形矫正的力度相对更轻,且牙套贴合牙齿,减少了不适感。
3. 矫正时间:金属矫正和陶瓷矫正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渐移动牙齿。而隐形矫正的时间也因个体差异而异,但通常来说会比前两者所需时间更短。
4. 复诊频率:金属和陶瓷矫正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诊,调整矫正力度。而隐形矫正的复诊频率相对较低,一般三个月一次。
5. 清洁难度:金属和陶瓷矫正是固定在牙齿上的,因此清洁时需要特别小心,以免食物残渣和细菌滞留。隐形矫正的牙套可以随时摘下,清洁更为方便。
全国十大铜矿山
1、德兴铜矿
德兴铜矿地处江西省上饶德兴市境内,于1958年成立,是世界上储量在800万吨以上的8个斑岩铜矿之一,也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。目前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主干矿山。
德兴铜矿已探明铜矿石储量16.3亿吨,现保有矿石储量13.2 亿吨,铜金属量 500多万吨,现日处理矿石13万吨,年产铜精矿含铜15万多吨、黄金5吨、白银25吨,铜精矿品位平均24%以上;其中,矿产铜约占全国的1/10居全国之首,并且铜金属量等多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20多年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。
2、多宝山铜矿
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始建于1958年。紫金矿业于2016年完成收购黑龙江多宝山铜业其他股东持有的49%股份,实现全资持股。
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床是一个特大型斑岩铜钼矿床,该矿床为国内第三大铜矿床,由4个矿带共215个矿体组成。全矿区B+C+D级矿石量50784万吨,有40余种矿产。
金属品位:铜0.47%,钼0.016%,金0.144克/吨,银2.059克/吨;金属量:铜237万吨,其中地表氧化铜矿储量约10万吨。钼8万吨,金73.4吨,银1046吨。矿体中原生矿石占98%,氧化矿为2%(未列入总储量)。
3、冬瓜山铜矿
冬瓜上铜矿是铜陵有色下属的骨干矿山,地处铜陵市东陲。筹建于1958年,1966年建成投产。
冬瓜山铜矿已探明地质储量10218万吨,铜金属量104.68万吨,占安徽省已探明铜矿石资源储量的40%。建矿以来,冬瓜山铜矿已累计生产铜料33.03万吨,黄金7202.9千克。
4、金川铜镍矿
金川铜镍矿在甘肃金昌市,当地原名“白家嘴子”目前是金川集团所属矿山。金川矿于1974年完成了矿床的详勘,六十年代金川镍矿建成投产,是中国三大多金属共生矿之一,镍、钴产量全国第一,并为中国铂金属主要产地。
5、阿舍勒铜矿
阿舍勒铜矿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境内。矿山于2009年开工建设,2004年由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投产(该公司由紫金矿业、新疆有色、新疆地矿等五方投资成立。
该矿经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的地质储量为:铜金属量91.94万t,平均品位2.43%,伴生锌金属量40.83万t,平均品位1.08%,金18吨,银1174吨。2016年全年生产铜金属量突破4万吨。
6、德尔尼铜矿
德尔尼铜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果洛州玛沁县南30公里,于2004年8月开工建设,2006年11月建成投产。该项目由紫金矿业全资子公司——青海韦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