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居易的诗歌内容广泛,从政治、社会到自然、情感,无所不包。他关心人民疾苦,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。
例如,《卖炭翁》一诗,通过描绘卖炭老人的悲惨生活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。
在艺术特色上,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平易通俗,深入浅出,极富表现力。
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,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和思想。同时,他还注重音韵和谐,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,易于传诵。
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,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白居易的诗 《长恨歌》《琵琶行》《卖炭翁》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《钱塘湖春行》《暮江吟》 《忆江南》《大林寺桃花》《同李十一醉忆元九》《直中书省》《长相思》《题岳阳楼》 《观刈麦》《问刘十九》《买花》《望月有感》《放言》《池上》《缭绫》
善于运用比拟手法,语言有含蓄美 白居易在忠州的不少诗歌很善于运用比拟手法,从而更好地借物抒情。
如他写的《鹦鹉》:“竟日语还默,中宵栖复惊。身囚缘彩翠,心苦为分明。暮起归巢思,春多忆侣声。谁能坼笼破?从放快飞鸣。”诗人以鹦鹉来比喻自己,表达出一种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憧憬,寓意深刻,耐人寻味。 同时,白居易的语言一向被认为比较浅显易懂,缺乏意境,但是他写的忠州诗的语言风格中却带有含蓄之美。
比如他的《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》,就对荔枝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:“夕讶条悬火,朝惊树点妆。深于红踯躅,大校白槟榔。
星缀连心朵,珠排耀眼房。紫罗裁衬壳,白玉裹填瓤。” 诗中还以“面白似潘郎”比喻杨使君,暗示自己与杨使君均有荔枝一样的禀赋,而却被贬在遥远的南方,远离京都。全诗描写形象生动、语言含蓄隽永、寓意深远。
《池上》
【唐】白居易
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
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。
赏析:
白居易有一日游于池边,见山僧下棋、小娃撑船而写了两首《池上》,此诗中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。
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,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,有景有色,有行动描写,有心理刻画,细致逼真,富有情趣;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、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,也就栩栩如生,跃然纸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