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查济”名称的由来
古村查济,在安徽皖南黄山山脉的北部山区,泾县、太平、青阳三县的交界之处。
它位于泾县之西,东临太平湖,南与黄山接壤,西与九华山毗邻,是我省著名的两山一湖的金三角风景区,现在归桃花潭镇管辖。村庄极大,方圆有20多平方公里,始建于隋初,兴于宋元,鼎盛于明清,废毁于晚清及近代,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。
据说在唐朝之前,这里本无村庄。唐朝初年,时任宣州、池州刺史查文熙,在这两个地区往返之间,途径查济,看到这里山明水秀,风景优美,深深陶醉。他晚年退休以后,从山东迁往查济,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。
越来越多查姓人在此安家落户,繁衍生息,查姓的支系逐渐庞大兴盛,后称为“查村”。另一个是为纪念查济人的祖籍山东“济阳府”,俗称“济阳村”,两村以村中的溪流“许溪”为界,溪流的左岸是济阳村,右岸以姓为地,那就是“查村”。
查济(zhā jǐ),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辖村,是国家AAAA级景区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、中华写生第一村、中国传统村落。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。
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,108座祠堂、108 座庙宇。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。其中桥梁40余座,祠堂30座,庙宇4座。元代建造的“德公厅屋”,位于村中水郎巷,三层门楼,厅内前檐较低,檐柱楠木质,粗矮浑圆,柱础为覆盘式,无雕琢。明代的“涌清堂”、“进士门”,雕刻细腻,结构精致。查济村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。
该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,当时已经有手工制造查济的记录。
而真正意义上的查济技术,大约是在唐代左思所著《三都赋》中首次提及的。
从此之后,查济在制造纸张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因此,可以得出查济是一种用于造纸术中过滤纸浆的工具,在中国古代制造纸张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此外,值得延伸的是,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科技的进步,查济这一技术已经逐渐被机械化取代,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。